鐵碳填料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技術參數(shù),關于如何辨別,給大家做一下詳細介紹:
1、產品強度。并不是強度越高,產品越好。產品強度只是一個相對說法。產品強度過高,在反應過程中鐵不斷消耗,碳層難以剝落,導致反應過程中產生鐵的氧化物與碳層包裹,導致填料板結;產品強度太低,在酸性環(huán)境下容易粉化,影響微電解出水效果;
2、孔隙率。市面上有些廠家標榜自己產品的孔隙率達65%,實則不然。有部分商家的產品切割后橫切面锃亮且為實心,另有部分商家的產品錘子砸都砸不開,根本無法保證孔隙率。
3、含鐵量。并非含鐵量越高,產品越好。在反應過程中,鐵、碳兩種元素消耗。如果鐵含量過高,在反應一段時間后碳含量消耗殆盡,會導致產品被大量負電荷包裹,形成一層保護殼,降低微電解反應效果。通俗來講,即碳被損耗,僅剩鐵元素,此時產品與鐵塊無異。含鐵量太低,含碳量過高,在反應過程中鐵消耗殆盡,只剩碳,產品便失去了效果。
4、小試實驗。小試實驗與實際工程應用有一定差距。小試實驗一方面是考察產品的處理效果,在實際過程中還需要考慮產品使用的持久性。鐵碳小試實驗各家產品實驗效果相差不大,如果哪家產品實驗去除率高出許多,一定要警惕,既有可能向樣品里添加了活性炭。
5、損耗率。在pH為3-4的環(huán)境下,鐵碳填料每年損耗率基本在10%-15%,酸性越低,損耗量越大。還與進水的穩(wěn)定性、停留時間、水質、曝氣量等因素有關。但損耗率也有一個大體范圍,如果哪家產品損耗過高超出預設范圍,那么在選購時需要尤其注意。
微電解工藝是利用鐵碳填料的“金屬腐蝕”原理,在不通電的情況下,自身產生1.2V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處理,這些細微電池是以電位低的鐵作為陽極,電位高的碳作為陰極,在含有酸性電解質的水溶液中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反應的結果是鐵受到腐蝕變成二價的鐵離子進入溶液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